OPG基因多形性可能無關於僵直性脊椎炎之發展

 

洪珮珊1、黃駿煌2、魏正宗3、陳偉喬1、陳虹吟1

施韋婷1、許立潔1、翁瑞宏1

 

1.中山醫學大學健康管理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暨研究所 

2.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

 

摘要

  僵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的成因至今仍不清楚;而造骨細胞 (osteoblast) 的作用與蝕骨細胞 (osteoclast) 的作用一旦失衡時,可造成骨質的異常。蝕骨細胞抑制因子 (osteoprotegerin [OPG]) 為調節骨吸收的醣蛋白,當其大量表現時,可與蝕骨細胞前驅細胞膜上的細胞核因子kB接受器活化因子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RANK]) 競爭與造骨細胞膜上的細胞核因子kB配位體接受器活化因子 (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 結合,進而抑制骨吸收作用。然而,OPG基因於僵直性脊椎炎中之分子角色是不清楚的。因此,我們設計一個以醫院為基礎的病例對照研究來評估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是否相關於OPG基因多形性;以及OPG基因與僵直性脊椎炎的疾病活性與功能狀態之相關性。以聚合酶鏈鎖反應-限制酵素片段長度多形性來執行403名僵直性脊椎炎病患與354名健康對照之OPG G1181C基因多形性判定,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之疾病活性與功能狀態則藉由巴斯僵直性脊椎炎疾病活性指數 (Bath A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功能性指數 (Bath A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 [BASFI])、以及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健康綜合評分 (Bath A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BAS-G]) 來評估。調整性別與年齡之效應後,結果觀察到攜帶OPG GG (OR = 1.6, 95% C.I. = 0.3-7.9) GC (OR = 1.7, 95% C.I. = 0.3-8.6) 基因型者分別相較於CC基因型者,具有較高的僵直性脊椎炎發生危險,然而並未達到統計顯著性。OPG GG基因型者則具有最高的巴斯僵直性脊椎炎疾病活性指數 (4.3 ± 2.4)、以及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功能性指數 (2.4 ± 4.3),然而,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之巴斯僵直性脊椎炎疾病活性指數、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功能性指數、以及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健康綜合評分於OPG基因型間並未達到統計顯著差異。因此,OPG G1181C基因型可能無關於僵直性脊椎炎之發展。

 

關鍵詞:蝕骨細胞抑制因子、僵直性脊椎炎、巴斯僵直性脊椎炎疾病活性指數、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功能性指數、巴斯僵直性脊椎炎健康綜合評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