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爬山說循環

 

 

朋友黃美月的公公是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退休醫師,每日奮力疾行,他說:「腳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這話說得真好,言簡意賅,重點直擊。

人類的心臟就是一具幫浦(Pumper),靠著收縮心室將血液唧筒式的泵出動脈流至全身,再藉由舒張心房將血液從靜脈運回至心臟。血液泵出時壓力猶在,可以貫通全身;血液送至四肢末端時壓力已弱,加上地心引力的關係,硬要人家鮭魚逆流返鄉著實不易。於是靜脈導管們便聰明的為自己加裝了瓣膜,此物由靜脈內膜凸入管腔褶疊而成,中心含有彈性纖維支撐,係為彼此相對的兩個半月形薄片,其根部與靜脈內膜相連,而它們的遊離緣則朝向血流方向,這樣便可防止血液運回心臟途中產生倒流現象。

因此,人類身體中除了內臟、腦部和頭頸部的靜脈不需架設靜脈瓣膜外,其餘各部的靜脈只要管徑在2 mm以上便需要瓣膜的裝置。因應需求之故,四肢靜脈的瓣膜數量顯然較多,尤其下肢的靜脈瓣膜更是發達。

然而,機器若是過度使用或是老了舊了可會發生病變的。腳部靜脈瓣膜常隨年齡增長而退化,或因工作需要長期站立、負重勞動,也可因妊娠慢性咳嗽、長期便秘等等因素,而導致靜脈內壓持久升高,讓瓣膜承受過重的壓力而逐漸鬆弛、脫垂,以致關閉不全,無法發揮有效的防止血液倒流作用,這人類的第二顆心臟也就隨之報廢啦!

當血液滯留在循環不良的雙腿,就如同堆積大量垃圾無法運走,組織細胞在這種鬱血狀態下,就像在死水中養魚一樣,如何維持正常健康狀態?日常生活之中,行、站、坐、臥都離不開我們的雙腿,腿部的不適與不便,不僅造成生活品質的敗壞,接下來,我們的第一顆心臟,也是唯有的那一顆,不被帶衰拖垮才怪哩!

怎麼辦呢?有啦!另一種將血液送回心臟的力量叫做「靜脈肌肉幫浦」,也是裝置在四肢。尤其當下肢的腿部做伸展與屈曲運動時,我們的大肌肉群─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半腱半膜肌、內收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肌、腓骨肌等等,就會在收縮與放鬆之間對靜脈產生擠壓式的「幫浦作用」,而幫助血液回流至心臟。

 

 

 所以啦,要強身,就要當個「勇馬腳」,千萬別做「滷肉腳」。文章終於寫到「梗」了,既然我的標題是『紅河谷越嶺古道』,哪有不談此行之理!

上上星期六,也就是在麥德姆颱風過境的第三天,四姊、姊夫和我一早就在捷運新店總站搭上630開往烏來的849公車,走北宜公路再轉新烏路,在「成功站」下車後,右轉進入加九寮路,不久就看見醒目的「加九寮景觀大橋」,橋下的河道彎曲,河岸有嶙峋突峭的巨岩,色澤褚紅,所以稱為「紅河谷」。

『紅河谷越嶺古道』從紅河谷汙水處理廠旁的登山口起步,挨著加九寮溪前行,當翻過越嶺鞍部後,再沿著熊空溪抵達終點─三峽的熊空,全長22公里,單程約需67小時,無法一日往返。這條古道最早應是泰雅族人的傳統獵徑或社路,後來林務局加以修建林道,所以途中設有工寮(林務局新竹林區烏來工作站加九寮護管所)。我們這回就只走到工寮再過去的優美溪谷便折返,一共也運動了四小時,算是夠本了!

因為去得早,所以回程時沿途不斷跟山友擦身打招呼,當別人還在跋涉苦戰呢,我們已經踏上凱旋歸路了,這種感覺真的很讚!去時加九寮溪還是清幽的流水聲,回時已滿是戲水者與涉溪者的快樂吵嚷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