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發表: 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的關係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張浤榮

代謝症候群是個時髦的名詞,顧名思義它是一些代謝疾病的綜合體,又稱之為艾克斯症候群(Syndrome X)或胰島素抗性症候群,患者常會合併有過度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的現象。由於這些複雜的病理機轉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對於腎功能本來就不佳或是只有單一腎臟如腎臟移植術後的患者,會加速腎功能惡化,減少腎臟的壽命,這也是我們要強調代謝症候群重要性的原因。

在介紹代謝症候群之前,我想先介紹慢性腎臟病,所謂慢性腎臟病是有明確定義的,也就是肌肝酸廓清率每分鐘小於60毫升;換句話說,一位50歲,體重60 公斤的男生,其血清肌酸酐大於1.25 mg/dl就已經是慢性腎臟病了,所以我們所討論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幾乎所有腎臟移植的患者都應該瞭解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肥胖與腎臟病的關係是早已確定的,例如過度肥胖會加重腎絲球的負擔,造成局部節段姓腎絲球硬化症,這是腎絲球腎炎中屬於比較不容易治療預後比較不好的一種腎炎。此外,日本去年也發表了體表面積較大的人,衍發尿毒症的風險較高!可不慎乎?學者甚至認為過度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主要特徵,肥胖就足以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及胰島素抗性的發生,對於先天性單一腎臟萎縮或是捐贈一個腎臟給家人的捐腎者,正常體重的維持相當重要。

糖尿病也是代謝症候群的一環,高血糖的狀態會造成血管病變、發炎激素分泌以及腎絲球間質增生,長期累積的結果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於腎移植患者由於免疫抑制劑的影響約有13 %的人會得到移植後糖尿病,這是藥物造成的胰島細胞失調及周邊組織對胰島素阻抗的結果,此時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要使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比較穩定。

高血壓也是造成腎功能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長期吃高血壓藥物會不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把腎臟吃垮了?事實上恰好相反,長期的高血壓控制不良反而造成血管病變、腎臟的灌流不良,最後引起腎絲球硬化及腎臟纖維化。國際上對血壓的控制每隔六年都會發表一份最新準則,最新的第七次聯合國家委員會對高血壓的治療建議是在2003年發表,一般的族群人口的血壓標準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有兩種特殊病況的人血壓要控制的更低,其一為糖尿病患,其二為慢性腎臟病的病人,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治療的焦點應著重在收縮壓而非舒張壓,因為收縮壓控制不良與心血管疾病及腎病惡化的關係較為密切。

生活模式的調整是有助於血壓控制的,例如第七次聯合國家委員會對生活模式的調整建議,若能減少10公斤體重則血壓可下降5-20毫米汞柱,多吃蔬果及低脂乳製品可下降血壓8-14毫米汞柱,但是腎功能不好的人多吃蔬果可能造成血鉀偏高;低鈉飲食可下降血壓2-8毫米汞柱,規律運動可下降血壓4-9毫米汞柱,但是此運動是指每週多次不少於30分鐘之有氧運動,適量的飲酒(非酗酒)可下降血壓2-4毫米汞柱。

高血脂症也是代謝症候群的一環,亦即長期血脂過高會增加腎臟負擔,神奇的是史塔丁類降血脂藥(statin)除了會下降血脂濃度外還可以保護心血管功能以及減緩腎臟纖維化的產生,也就是這類降血脂藥不是只有下降血脂的功能,還可以進一步達到保健的效果,不過因為礙於健保成本規定,對於血脂正常,健保不允許開立降血脂藥物,否則史塔丁類降血脂藥物可視為抑制腎臟纖維化藥物。但是若對降血脂藥物過敏,會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其症狀為肌肉酸痛或無力,雖然發生率很少,使用也是要小心。

總之,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新文明病,其涵蓋的範圍不只是心血管,還包括腎臟,對於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應多瞭解及重視這個問題,從生活上就要密切注意,才能延長腎臟使用的壽命,維護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